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鐵路管理局花蓮管理處處長陳祖貽(左一)和臺灣鐵路管理局花蓮管理處機務課課長洪錫玉(中)監督LTPB1810型拖車於花蓮港卸貨完後合影留念

此圖臺灣鐵路管理局花蓮管理處處長陳祖貽(左一)和臺灣鐵路管理局花蓮管理處機務課課長洪錫玉(中)監督LTPB1810型拖車於花蓮港卸貨完後合影留念。花蓮港從戰後初期的滿目瘡痍,每年裝卸量只有幾十萬噸,進港船隻只有幾百艘,到民國89年(2000)為止,每年裝卸量已有一千七百多萬噸,進港船隻已達兩千多艘的營運情形;從虧損到盈餘,達成帶動臺灣東部經濟的任務,並且成為國際聞名的商港。目前配合政府執行「東砂西(北)運」政策,紓解了北部地區砂石短缺的問題,但由於鄰近的位於秀林鄉和平村的和平水泥專用港開始營運,花蓮港的運量逐年衰退。照片提供:洪政雄。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軌跡歲月:花東鐵道情懷2》(花蓮縣文化局,2010)
  • 撰寫者
    楊鈞麟
  •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