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打索用具:楊桃

楊桃,為木製品,乃是馬祖傳統漁業社會中打索(製繩)的用具之一,因形制與楊桃相似而有其名稱。面有三槽溝,可讓三股草繩藉由此槽鉤形成麻花捲式的纏繞,並於楊桃較長端的中間處鑿出一個孔洞,讓木棍穿入,使得打索作業進行時,漁民能方便持拿。

楊桃幾乎每位漁民都會有好幾數,且大多都由漁民親手自製,依照所需製作草繩的粗細,而用不同大小的楊桃搭配,所以現今地方耆老家中還能找到楊桃。在打索的過程中,漁民會將三條草繩的一端固定在車只,並透過車只旋轉來絞緊草繩,通過楊桃的三條草繩匯聚而成為一條粗草繩。耆老提及,若是製作細草繩一個人即可利用楊桃完成;若製作粗大的草繩則需七人以上,分別操作三個車只,因在操作的過程中,楊桃會左右旋轉,為了穩固楊桃須由兩個人在左右兩端握住穿過楊桃的木棍。

照片裡的楊桃現存於北竿鄉橋仔漁村展示館中。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創作者
    馬祖人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