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傳統漁具:竹製浮筒

竹子為馬祖傳統漁業社會時最常見浮筒的材質,竹製浮筒主要結附在網具的上緣,以保持網具在海中如所預期之展開形狀。此文物約兩個竹節身長,上端製作一凸起處便利於繫在漁網上,現存於北竿鄉橋仔漁村展示館中。通常,竹製浮筒依照漁夫所取得的竹節長度或其所需浮力大小來製作,因此漁夫會親手製作不同規格的浮筒,以適用於各種在海上使用的網具。

早期大多以植物性材料為主,像是桐、竹、軟木、松木等。過去馬祖地區因竹材取得容易,故以竹子為主要材料,且會將竹皮消除以降低重量,並將其表層磨製光滑以增加浮力。雖然後來有引進陶製與玻璃等製成材質,但不普及。王永興耆老提及,雖馬祖有許多海上的漂流木,但其因重量的關係,無法製作成浮筒,因此馬祖傳統漁業上多使用竹製浮筒。現今因購買方便,大多使用塑膠,已不見地方漁民使用竹製的浮筒了。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創作者
    馬祖人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