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濁水溪的溪口三角洲

「大濁水溪」又名為「和平溪」,是花蓮縣與宜蘭縣的界溪,也是北臺灣與東臺灣的界溪。其因為溪流主線在短短四、五十公里的距離內下降近三千公尺,因此在上游區域造成了劇烈的侵蝕作用及崩塌,再加上此區在冬季是東北季風的迎風面,在夏季又常有颱風侵襲,因此具有豐沛的雨量,故河水的搬運作用極強。由於河水的沙石含量極大,造成溪水混濁,故又有人將其稱為「大濁水溪」。大濁水溪最有名的就是出海口的大扇形沙洲,此扇形沙洲為標準的圓弧狀三角洲。本資料出自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此書由花蓮出身的葉柏強先生撰寫,是一本擁有大量歷史影像的書籍,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可以透過此書了解花蓮的城市變遷樣貌。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葉柏強,《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花蓮縣文化局,2016)
  • 撰寫者
    吳緯俊
  •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