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太魯閣粟島(awashima)的蕃女

太魯閣族發源於臺灣南投地區,與賽德克族有共同的祖先,依照方言區分可分為德魯固(Truku)、德固達雅(Tgdaya)、都達(Toda)。於16世紀前後,因為人口增加、耕地不足或尋找新的獵區等因素,部分族人由南投仁愛鄉越過中央山脈,並於花蓮縣的立霧溪、木瓜溪流域河階地建立部落。1914年(大正3年)時,臺灣總督府為控制臺灣花蓮一帶之原住民勢力,與當時的太魯閣族人爆發了「太魯閣戰爭」。戰爭結束後,為弱化太魯閣族人勢力而施行集團移住,將族人遷出山林散居於縱谷以方便管理,並進行日本化教育。2000年(民國89年)前後,居住於花蓮之太魯閣族人發展出自身文化的認同,因而向政府要求正名為太魯閣族。2006年(民國95年)1月14日太魯閣族成為第12個經行政院核定的臺灣原住民族。此圖為太魯閣族的婦女正在搗碎農作物的樣貌。本資料出自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此書由花蓮出身的葉柏強先生撰寫,是一本擁有大量歷史影像的書籍,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可以透過此書了解花蓮的城市變遷樣貌。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葉柏強,《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花蓮縣文化局,2016)
  • 撰寫者
    吳緯俊
  •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