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結頭份本地歌仔

清朝末年,結頭份的大樹公下,每到傍晚就有一個能歌善曲,人稱歌仔助的人,在鄉民用桂竹和稻草搭蓋的「歌仔寮」教子弟們演唱「本地歌仔」,他們演唱的故事有《山伯英台》、《陳三五娘》等。歌仔助經宜蘭民俗研究者陳健銘費了數年時間訪查考據,證實「歌仔助」就是歐來助,1871(同治10)年生於宜蘭員山庄結頭份堡(今員山鄉結頭份村),卒於1920(日大正9)年,享年50歲。沒有歐來助的教唱,就沒有現在的本地歌仔,所以歐來助被認為是歌仔戲的鼻祖。而結頭份的大樹公,相傳是台灣本土傳統戲曲「本地歌仔」的發源地。戲曲是人類的精神糧食,具有教化民心、傳承忠孝節義、提倡正當休閒娛樂的功能。鑒於歌仔戲是華人八大戲種中唯一源於台灣本土的戲種;而結頭份又是本地歌仔的原鄉,因此為了傳承及發揚本地歌仔文化,使其能發光發熱,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於2009(民國98)年,在理事長陳聰文及總幹事廖碧勤力促下,成立了「結頭份歌仔戲班」。為使本土傳統藝術得以傳承與發揚,喚起在地人對歌仔戲的重視,社區理事長陳聰文更以辦喜事的心情,積極規劃、並帶領居民於每年中秋節前後,辦理「歌仔戲(節錄)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結頭份社區
  • 地點-縣市區
    宜蘭縣
  • 撰寫者
    宜蘭縣員山鄉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
  • 時間迄
    2100/12/31
  • 地點-緯度
    24.7616195
  • 地點-經度
    121.7227196
  • 參考資料
    參考宜蘭社區日曆2012年9月12日、9月13日、9月28日
  • 時間起
    1871/10/01
  • 地點
    宜蘭縣結頭份社區 (121.7227196, 24.76161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