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米木屐館

白米木屐館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社區林地因盛產江某樹,進而發展出木屐產業,當時為台灣木屐產業的重要供應地區,是社區賴以維生的傳統加工產業。民國60年代,因十大建設北迴鐵路計畫橫越白米甕的後側山腰而行,原立於該處的木屐工廠,便遭到徵收、拆除的命運;加上其他工業興起,於是傳統木屐加工業便沒落了。民國82年「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後,推動環境改造與各項社區再造計畫,並重拾木屐產業的可能性。終於在民國87年「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後,奠定了白米社區推動木屐文化產業的地位,與全國社區的知名度。民國87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專案輔導白米社區設立木屐展示館,希望「幫木屐找個家」。於是得以成立白米木屐館,其中展示多種傳統木屐的款式、材料及製作流程;並發展出皮雕鞋耳加工、各式木屐成品展示的功能;甚至館前響屐廊也有舞步分解動作,邀約大家一起跳支響屐舞。於是,白米木屐館作為”文化產業化”的具體實績,委實當之無愧;同時也是社區發展文創產業的先驅,更值得肯定。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蘇澳鎮宜蘭縣蘇澳鎮永春路174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581475
所在地-經度
121.845883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參考白米社區農村再生計畫--「文化、樂活、白米情」、宜蘭縣社區日曆2002年6月12日
撰寫者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發展協會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