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存廢邊緣的花蓮糖業 上接一面

此為1951年(民國40年)4月21日的更生報社論節錄。糖廠在光復前一年因被炸慘重,已無法開工,接收後即重謀復興,當時一部份較有天良及佔地特多者,確曾歸還其所佔的一部份土地,但有些人就竊占土地,堅不交還,並曲解政令,蓄意掠為己有。1947年(民國36年),全國工地放租,當時糖廠土地,亦被認為公地之一,(現已由政府明令確定為私有),當經前長官公署核定,(一)撥交縣府辦理放租2903.5656甲,(二)由糖廠放租1429.6165甲,(三)由糖廠保留自營農場3626.8751甲,(四)其他留用地及荒蕪地等1217.7294甲,結果,縣府放租僅放出177.3218甲,餘2726.2438甲,認為土地不良,退還糖廠,其中已被霸者約100甲,糖廠放租之1429.6165甲,除90餘甲為不可耕地外,實際放出1331.6434甲耕地,但糖廠核准保留之3500餘甲自營農場,事實上已泰半為農民霸佔,並乘機要求合法的佃權。更生日報是以臺灣東岸地區為主要報導對象的地區性報紙,該報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9月3日,是花蓮地區目前仍在發行的報社中歷史最悠久的。創辦人為來自泉州的謝庸毅,戰後歷經二二八等事件後,希望為人民築起溝通橋樑,幫助大眾「走出悲情、重拾新生」,因此以「更生」為名創立此報。報紙原名為「更生報」,1971年(民國60年)3月29日更名為「更生日報」。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更生日報
  • 撰寫者
    吳虹霈
  • 創作者
    更生日報
  • 時間資訊
    報導時間
    1951/04/21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