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1949年(民國38年)9月11日的更生報社論節錄,作者為更生報記者英。從市內沿著蘇花公路越過米崙山,便是一片略呈斜坡的大平原,在烈日下,乾燥鬆弛的泥土,生長在這上面的花生,甘藷,都抵不過烈日的乾曬,低垂著枯黃的葉子,渴望著一股清泉,一滴甘露來滋潤灌溉。計畫中的北埔水圳,便是要使這一片焦枯的乾土變為綠洲。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耕種的農民大部分是山地同胞,和一部份西部遷來的平地人,山胞深居山地,一向以火田式輪耕方法燒山耕種,致失卻水源的涵養,一遇山洪暴發,砂土隨石泥洪水而下,水源枯竭,土質便一年更比一年壞,所以,花蓮水利工程處,便決心興建北埔水圳,引三棧溪的水來灌溉這一片八百多公頃的大平原,代乾土為良田,而達到改良土地增加生產的目的。更生日報是一份針對東臺灣發行及報導的地方報紙,創刊於1947年(民國36年)9月3日,是戰後花蓮地區最具代表性及影響力的地方媒體。更生日報原名「更生報」,其由來源自創辦人謝庸毅先生希望藉由報紙發行為人民築起溝通橋梁,尤其在經歷二二八等事件之後,能幫助大眾「走出悲情、重拾新生」。報社位於花蓮市五權街36號,現址為日治時期地方仕紳梅野清太的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