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參觀池南作業所 每日約產木材一百石 日人時代留下木材快要運完

此為1949年(民國38年)7月19日的更生報新聞節錄。從池南站到作業所的鐵道:鋪設在沿河山足下,漸漸向山腰升高,中途還轉了一個「乙」字灣,在最高的鐵軌上,俯瞰山下,三條鐵軌,蜿蜒都在足下真可和抗戰時期修建的雷多公路相媲美,四十分鐘後,一池碧綠的池水在望,作業所便在依山面池的山腰間,到此,大家都忘卻一路的辛勞炎熱,飽賞名傳遠近的池南風景。午飯後,即由胡主任盛工程師引導參觀製材工廠和集材機,集材索道等設備,作業所內製材,集材,運材,都是採用包工制,在管理和雇工方面、比較方便,每月最多的能力,可以生產一千五百立方公尺、因為種種限制,平常每月只生產一千三百立方公尺,(每日約產一百石)山上現在待運木材,是日人伐倒後遺留下來的、經過這三年的輸運和製材,現只剩下一千立方公尺。換一句話說,就是在過一個月後,申請伐木還未批准,作業所便要停工了,這點,該所負責人感到非常焦急。下午四時許,全部乘原車回到花蓮。更生日報社位於花蓮市五權街36號,由來自泉州的謝膺毅先生於1947年(民國36年)9月3日所創辦。報紙創刊時原名「更生報」,隱含著「自立更生、日新又新」之意,並與當時二二八等事件後,創辦人希望為人民築起溝通橋樑,幫助地方「走出悲情、重拾新生」有關。謝膺毅於2008年(民國97年)1月14日逝世之後,由其長子謝立德先生接任更生日報社長兼任總編輯至今。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更生日報
  • 撰寫者
    黃心妤
  • 創作者
    更生日報
  • 時間資訊
    報導時間
    1949/07/19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