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織毛衣

照片中為一名花蓮的家庭主婦正在織毛衣。1970年代的臺灣家庭主婦非常刻苦勤儉,平日除了要料理家務、照顧孩子之外,還得學習打毛線賺取外快以補貼家用,臺灣經濟奇蹟的創造她們也有一份貢獻。探溯臺灣經濟奇蹟的生成歷史,日本政府的現代化體制是重要的基礎,例如:銀行、新式學校或是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等。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政府的設備,一方面以國家力量主導臺灣經濟,另一方面也維持私有資本的成長,再加上「美援」提供臺灣大量資金與資源,美國顧問也提供中華民國政府經濟政策方面的建議,使得戰後臺灣能夠迎來「經濟奇蹟」。照片提供:黃佩雯。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邱上林,1999,《影像寫花蓮:花蓮人的老相簿第二輯》。出版: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 撰寫者
    朱豈鈺
  • 創作者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