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結王公廟舊廟正殿鰲魚插角

插角,又稱「雀替」、「托木」,是臺灣傳統建築中常見位於柱樑相接處之斜撐構件。在臺灣傳統廟宇中,進深方向的插角以「鰲魚」最為常見,面闊方向的插角一般以「鳳凰」為主題。二結王公廟正殿四點金柱與上方之三通五瓜木構架之大通相接之處,即以榫接方式雕置鰲魚插角。鰲魚之特徵為龍首魚身,喜吞火吐水,因此經常被以各種建築裝飾構件表現在以木構造為主的臺灣傳統廟宇建築中。二結王公廟之鰲魚插角,龍頭雙目有神,嘴微張,可見嘴中龍珠,兩鬚外揚,魚身鱗片飽滿,並有齒狀龍鰭,尾做魚尾。但與一般鰲魚插角不同之處,是鰲魚底部上有三片飛翅,故又稱「帶翅飛魚」;另有一稱為「金吾」,龍首魚尾有翼,性通靈不睡,負責巡邏警戒。今所見二結王公廟舊廟為1929-1932(昭和4-7)年間重建,2002年經宜蘭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舊街路98號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704695
  • 所在地-經度
    121.76792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呈丰建築師事務所(2019),《歷史建築二結王公廟調查研究報告書》。
  • 資料來源
    呈丰建築師事務所(2019),《歷史建築二結王公廟調查研究報告書》。
  • 撰寫者
    林鴻文/蔡明志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70469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7679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宜蘭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五結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舊街路98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