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緣起於龜山里簡英俊里長拜訪宜蘭縣史館,提出了推動龜山島島民遷居四十年紀念活動的想法,獲得廖英杰館長認同與支持。本書以影像來述說龜山島的歷史,影像圖片來源有簡英俊里長向社區居民徵集而來的老照片,有前宜蘭市立圖書館陳俊仁館長慷慨提供所藏龜山島相關文書,同時輔以宜蘭縣史館及中研院民族所的典藏,全書圖片珍貴,由彭名琍小姐撰文,娓娓道來每一張舊影的情境與故事。全書分11個篇章及一張日本時期的測繪圖,從歷史與不同角度的空間視覺,呈現龜山島多樣面貌。〈望龜鄉〉從海上與空中觀看龜山島,〈阮兜ㄟ壓箱寶〉看陳俊仁提供的龜山島文書,一探島民百年來在這海島上的耕耘與努力。〈太陽旗下〉見證日治時期龜山島早期生活樣貌,〈閒雲潭影日悠悠〉、〈海角一樂園〉、〈心誠則靈〉、〈物換星移幾度秋〉、〈無緣的港口〉、〈重要的日子〉、〈那些年,我們讀的小學〉等單元,是由島上的龜尾潭、聚落、廟宇、港口、學校與島民生活,時間與空間、人們與地景共同交織龜山島的共同記憶。最後單元〈我們回來了〉則是島民多年想望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