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傳統藝術資源之童玩篇

陳進傳的《宜蘭縣傳統藝術資源調查報告書》附冊二,第212-225頁,登錄童玩匠師資源資料。打鐵這行業,全是硬功夫,極為辛苦,燒鐵爐子的火熱度常達二千度以上,鍛造技術和火侯掌握是看家本領,以前大都用手工,需要二個人以上才可以打鐵,為農民打造鐮刀、犁頭、鋤頭、柴刀、斧頭、菜刀和剪刀等家家戶戶必備器具。打鐵業為先民墾荒生活,開創了農業的文明,鐵工在清朝舊城時代即已相當興盛,日治時期,打鐵業逐漸集中到武營街,成為傳統的打鐵街,台灣光復後,政府改善發展農業,打鐵業打造農具,興盛一時。現在農業機械化,打鐵生意大不如前,紛紛兼做鎖匙的行業以謀生,打鐵的榮景不再。五十年代左右才開始有機械式打鐵機,可是,卻被大量生產的鐵具給取代,打鐵業也逐漸式微。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陳進傳及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 撰寫者
    陳進傳;陳麗蓮;林耀祖
  • 創作者
    陳進傳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06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尺寸
    21×29.7公分
  • 存放位置
    宜蘭縣史館、文化局圖書館
  • 材質
    紙本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