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傳統藝術資源之民俗竹編

陳進傳的《宜蘭縣傳統藝術資源調查報告書》附冊二,書中對於傳統工藝分類以「製作方法」為主軸,把傳統工藝分為雕藝、編藝、繪畫、塑藝、剪裁、女紅、童玩與其他等共八種,而此次所要採用之內容,主要為其中92頁到124頁的竹籃簍等竹編篇,敘述早期尚未工業化的時代,竹林是農村常見的作物,不論是家具、農具、漁具都可以看到竹製品,一般可分為商業性和非商業性兩種型態。在商業性方面,竹桌竹椅是來自南投集集鎮的藝師所製作;大宗竹製農、漁盛具,米籮魚簍等由製作,大多是民國20~40年間,台北雙溪太平村村民家族移民來製造的;而宜蘭在地竹製器具則以畚箕、香腳和秧秠等為主;而非商業性竹器,如竹扇、竹籃子、魚筍等,則為竹圍的衍生產品,利用農暇之餘製造,自用或送人,其造型常頗具創意和美感。本篇登錄非以商業為主要的竹編,如藝術竹編、魚簍、魚笱、簸箕、秧秕、斗笠、竹籃、竹扇等,大部分是農村婦女或子弟,在農暇之餘,製作出來的,可自用自便,也可贈人換物,這是當時宜蘭在地工藝情況,說明器具與實用的緊密關係,頗具故事性,值得收藏。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陳進傳及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縣
  • 撰寫者
    陳進傳;陳麗蓮;林耀祖
  • 創作者
    陳進傳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06/0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尺寸
    21×29.7公分
  • 存放位置
    宜蘭縣史館、文化局圖書館
  • 材質
    紙本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