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代噶瑪蘭暨其第二代匠師之匯集

林福春的「清代噶瑪蘭暨其第二代匠師之匯集」發表於1994年《美育雜誌》47期,作者整理清代自嘉慶至宣統間的傳統寺廟匠師,約計八十餘人,包括佛像、花鳥、人物雕刻,大小木作,剪粘,泥水,瓦作,石作,彩繪等項目,另外尚有泥塑、蠶絲造像、樹藤造像匠師等。書中以光緒元年作為界線,分為第一代與第二代匠師,把第二代匠師涵蓋於光緒元年至宣統年間。由於第二代匠師其創作技法與精神,上承第一代匠師傳統工法,又接受到日治時代的建築風格,頗有創作之藝術。而自此之後的匠師,則由於材質逐漸改變中,傳統雕刻技法也漸漸失傳,著重現代工法的大量製作,已失去了早期匠師的創作藝術精神,大量複製終至難登藝術殿堂,技法流於因循,無形中斷送了藝術的生命。

書中為了彰顯清代葛瑪蘭第二代匠師對於民俗藝術的貢獻,詳細羅列作者花了四年餘田野調查的資料,包括1、佛像、花鳥、人物雕刻;2、大小木作;3、剪粘、泥水、瓦作;4、石作;5、彩繪等。最後並舉出匠師中之翹楚,來說明清代噶瑪蘭暨其第二代匠師之匯集盛事。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美育雜誌
  • 撰寫者
    陳進傳;陳麗蓮;林耀祖
  • 創作者
    林福春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94/05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 存放位置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 材質
    紙本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