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宜蘭淇武蘭遺址出土的十六至十七世紀外國陶瓷

謝明良的〈臺灣宜蘭淇武蘭遺址出土的十六至十七世紀外國陶瓷〉,在2011年3月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30期,第83-143+145-184+353頁。台灣宜蘭縣礁溪鄉淇武蘭遺址,位於礁溪鄉二龍村及玉田村的交界,自2001年發現以來,出土有近三萬件的外國高溫器和施釉陶瓷,其年代從自十六世紀前期,一直到晚近的現代。本文整理遺址出土的十六至十七世紀的陶瓷標本,其主要產地來自中國,也有出自東南亞泰國或緬甸。中國陶瓷種類不少,除了景德鎮製品之外,還有大量的福建漳州窯製品,其種類有青瓷、青花、青花五彩和低溫鉛釉陶器等。出土陶瓷的年代可印證文獻所載,早在十六世紀後期已有中國漁船進出臺灣雞籠等地。另外,淇武蘭遺址墓葬中,除了有自中國攜入臺灣的施釉陶瓷,也有當地住民噶瑪蘭人製作的低溫素燒陶器、也顯現出地方的文化表徵。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縣礁溪鄉淇武蘭
  • 撰寫者
    陳進傳;陳麗蓮;林耀祖
  • 創作者
    謝明良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1/0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國立臺灣大學
  • 存放位置
    國立臺灣大學
  • 材質
    紙本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