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第七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散文組佳作。寫多雨的蘭陽,喻蘭女的學子如水,藉「乾與濕」與「陰與陽」對立,描寫潮濕溫潤的平原如何滋養一位來自乾燥家庭的異鄉遊子。敘述者任教於蘭陽女中,在老校舍「紅樓」上課時總提醒學生們別把窗簾拉上,避免阻隔光線的流動。他笑她們怕曬,是水做的女子,恰與自身來歷對比鮮明。家鄉台中氣候乾燥,家裡人素有菸癮,於各自的領地點燃火炬。敘述者鼻塞、過敏的毛病大概是源於父親,亦長久苦於處理孤僻脾性。所幸人生中重要的兩位女性,母親和奶奶給予他莫大的支持與鼓勵,兩人的存在如菩薩,撫慰他躁動的心靈。離開家鄉,從外地來到蘭女從事教育,女孩們讀著老師指定的書籍,思想上的反饋與教學產生的互動,都是彼此生命中珍貴的禮物。她們有著純粹的靈魂,好似透明的水體,總是期待新事物的來臨,敘述者寄居蘭陽,感念這裡的雨水帶給他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