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一串田

本文出自《第七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散文組佳作。敘述者藉自身「友善耕作」的經歷,細數從整地開始,翻田、插秧、到收割、曝粟、碾米的過程。遵從古法方式雖不如預期,卻串聯起許多知識價值及人與人之間不變的互助關係。敘述者經人介紹免租金耕耘月里女士的田地。最初以怪手整地,手工作業沒有「牽輪仔」幫忙,只能以尼龍繩克難插秧,對抗腰痠、天氣、蚊子叮,期間卻充滿人情味。正愁無人翻地時,所幸遇上他的學生兼專業農夫的阿癸帶來剛換新的耕耘機,緩解焦慮。秧苗是由友善耕作的前輩「順伯」在半年前就幫忙預定。初期以友善工法對抗福壽螺大軍不見效,遇熱心人士分享如何對抗蟲害,抑制雜草與稻麴病。後向阿癸借割稻機,曝粟有老父的舊農具可用,烈日下家人幫忙翻粟,走向最後工程「碾米」。詢問大小廠屢屢遭拒,幸而找到一間友善新農青農的碾米廠,設備齊全,老闆人稱「螞蟻」。帶回輾好的米,日曬穀子雖被指不夠乾淨,卻不會忘記,這一分多的田地,絕非一個人的武林。

基本資訊

  • 別名
    散文.小說.傳統詩.民間故事
  • 副標題
    蘭陽文學叢書七十七
  • 撰寫者
    黃憲作;王怡云
  • 創作者
    吳茂松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6/12
  • ISBN
    978-986-05-1031-7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版本
    初版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