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第七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小說組第三名。故事描述一名旅人與溫泉神相遇,帶出環境開發問題,後加入虛擬遊戲「寶可夢」元素豐富情節,手法趣味且創新。
敘述者屢次在他常去的木造挑高新式溫泉池,遇到一名長相神似著名人類學家李維.史陀的老者也來泡溫泉。雖然常遇見,有似曾相似的感覺,直到有一次,在一群大學生的嬉鬧中他才發現,似乎只有他看得見這個「人」,而且被「他」發現了。離開時老人出現在自己面前,表明其身分是掌管溫泉井水的小神。老人和他談起早期的溫泉建設、對泉水超抽現況的無力,起因於人類追求便利,大量土地開發使祂感到虛疲,顯示人與自然資源的關係。
本來七、八月風呂轉為冷清,卻因電玩「抓寶」而人潮卻來襲。一晚三個興奮的小孩擾了浴池的清靜,在溫泉池中使用遊戲擴增實境,被這些小孩發現了。在敘述者眼中像李維.史陀的風呂小神在小孩眼裡竟是狀似「龜仙人」的形體。可見相由心生,也象徵宜蘭龜山島的連結給人的印象深刻。本文以魔幻寫實的手法融合宜蘭風土文化,故事也與溫泉之鄉礁溪連結,文末敘述者(作者)突發奇想,以「寶可夢」遊戲的虛擬實境與現實環境結合,來推動觀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