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第七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民間故事組佳作。故事藉由兄弟倆人做了同一場夢境,帶出「功利投機」不如「大智若愚」的道理。並從中穿插宜蘭特色「蔥」與「龜」,以「蔥」與「聰明」的雙關深化意境。開頭敘述兄弟兩人個性的差異,哥哥阿牛有耐性,頭腦卻不靈活;弟弟小兔反應快卻坐不住,因此不能如父母所願,在讀書上有所成就。父母過世後,哥哥賣掉田產與耕牛為父母辦後事,並把僅剩的錢送給弟弟當外出打拼的路費,弟弟和他約定於父母逝世後一年再見,看誰有成就就聽誰的。見面當天,他們在往父母墳前遇到一隻受困的烏龜,善良的阿牛將牠買下放生。睡夢中,一位綠衣老人出現,原來那烏龜真身是龜山島靈座下第十三子,特備薄禮向兩人致謝,有一根蔥和萬根蔥讓兩人選。小兔毫不猶豫選擇萬根蔥,一根蔥獨留阿牛,阿牛一咬下蔥,腦袋突然變得通透。小兔囫圇吞下一把蔥卻無作用,有生意頭腦的他打算留下蔥田,等哥哥高中狀元,買蔥人肯定絡繹不絕。一年後,阿牛果真上榜,小兔因狀元蔥也成了富翁,可見兩人秉性不同,選擇走不同的路,卻也都能有所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