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第七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散文組佳作。「要不要回宜蘭定居?」一切從父親捎來的一通電話和寄來的一大箱青蔥說起。敘述者邊整理一株株青蔥,對父親的期望產生取捨與質疑。老家世代務農,種植三星蔥,敘述者的父親年輕時並不喜歡祖傳的農民身分,努力北上求學以為如此就能擺脫粗鄙的野性土味,然蔥的辛辣與土腥,依舊殘留於指尖,難以割捨,甚至早已流存於家族血液。爺爺還是選擇將一塊不小的農地過戶給從事教職的父親,所幸有八叔幫忙打理。敘述者憶起念書時反感於父親對課業的耳提面命,向八叔抱怨,只見他自嘲「不念書,會像他一樣過倒栽蔥的人生。」童年回鄉祭祖,侄輩亦須下田幫忙。一次颱風過後,跟著八嬸小心處理被打爛的青蔥,體會箇中辛勞。回首過去,現在的自己,好像成了年輕時父親,對農家生活感到徬徨猶豫,想像不出在田地上如何清閒度日、安分守己,買地蓋農舍更是一種強烈的諷刺。想著現有的工作與前景,因雪隧開通而縮短成五十分鐘的車程,彷若成了她與家鄉最遙遠的距離,只得在異鄉藉著熟悉的味道和回憶與之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