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不見——兼記太平山寬尾鳳蝶

本作出自《第六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新詩組佳作。宜蘭自日治時期,被視為重要的林業採集區,大量的伐木、開發,人為的破壞,整座山林早就不復原先的樣貌,尤其是太平山、加羅山等地為甚,蘭陽溪的摧殘亦是如此。全詩的脈絡,讀者必須注意,這首詩僅是「想像」的作品。首節即言「我總是提前想像,想像蘭陽溪一樣」,以一種魔幻寫實的方式,引領讀者「想像」。這節詩鋪排了宜蘭過往的山與河的悠然之景,記述過往的風光。第二節再以「我總是提前想像,想像加羅山一樣」,以山的視角切入,「歷史的陷阱」、「火圈」等詞彙,隱射過度開發的情形,故最後說「重新定義開發及文明」反思開發與文明的作用。第三節以「然後我想像在路上,想像蘭陽溪到多望溪」,以河水流動的視角,將焦點轉至「臺灣檫樹」與「寬尾鳳蝶」的關係,以暗喻的手法,象徵了生態圈破壞的情形。第四節「然後我在水中,想像多望溪一樣」提到「關於保育/絕種、滅跡等等那些悲傷的詞彙」,彷彿在逃避一樣,想像還再從前的美好樣貌,所以「而我在水中不願翻譯」。末節「最終我仍在想像,在五月的山中森林中溪中」,回顧歷史最終的樣貌,終究無法回歸過往的自然,所以「溪水將(節錄)

基本資訊

  • 副標題
    蘭陽文學叢書七十二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太平山
  • 撰寫者
    黃憲作;王怡云
  • 創作者
    張日郡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4/10
  • ISBN
    978-986-04-2468-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版本
    初版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