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龜山島的第一人稱

本作出自《第六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新詩組佳作。以擬人化的手法,將寫作的視角直接切為「龜山島」本身,宛如童詩一般的寫法,卻富含歷史的淡淡哀愁於其中。第一段以「我愛我一個人的早晨」開始,我愛我一個人的原因為何?原來是對「砲彈」、「軍艦」、「文明」的快速植入進行反撲,反映出因為軍事的因素被禁錮。第二節「一千度近視的大霧籠罩」,讓人可以直接對應的景象,莫過於龜山八景中的「神龜戴帽」。這樣朦朧的他,卻是「海上迷路的方向」,這樣的感受證明龜山島確實是宜蘭人「鄉愁的起點,漂泊的終點」,屬於宜蘭人故鄉的印象。第三節「燈火熄滅後的幸福」、「島上國小永遠放學了」,直接寫出了宜蘭人對於龜山島遷村一事的記錄,也反向說明這樣無人為破壞的環境,對這裡才是一種幸福。最後一節詩以「馬鞍藤虛弱」、「凋萎的建築物」等意象,營造龜山島當前物是人非之景。最後說「(龜山島)我始終低著頭我很乖」,有如龜山島是頭溫馴的獸,僅需要人與自然和睦相處,便能永久守護此地,守護宜蘭。

基本資訊

  • 副標題
    蘭陽文學叢書七十二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龜山島
  • 撰寫者
    黃憲作;王怡云
  • 創作者
    何志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4/10
  • ISBN
    978-986-04-2468-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版本
    初版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