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出自《第六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新詩組佳作。以擬人化的手法,將寫作的視角直接切為「龜山島」本身,宛如童詩一般的寫法,卻富含歷史的淡淡哀愁於其中。第一段以「我愛我一個人的早晨」開始,我愛我一個人的原因為何?原來是對「砲彈」、「軍艦」、「文明」的快速植入進行反撲,反映出因為軍事的因素被禁錮。第二節「一千度近視的大霧籠罩」,讓人可以直接對應的景象,莫過於龜山八景中的「神龜戴帽」。這樣朦朧的他,卻是「海上迷路的方向」,這樣的感受證明龜山島確實是宜蘭人「鄉愁的起點,漂泊的終點」,屬於宜蘭人故鄉的印象。第三節「燈火熄滅後的幸福」、「島上國小永遠放學了」,直接寫出了宜蘭人對於龜山島遷村一事的記錄,也反向說明這樣無人為破壞的環境,對這裡才是一種幸福。最後一節詩以「馬鞍藤虛弱」、「凋萎的建築物」等意象,營造龜山島當前物是人非之景。最後說「(龜山島)我始終低著頭我很乖」,有如龜山島是頭溫馴的獸,僅需要人與自然和睦相處,便能永久守護此地,守護宜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