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供桌,我,歲月

本文出自《第六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散文組佳作。寫記憶中,凝聚傳統大家族精神的「紅供桌」,無論年節、朝夕燒香拜拜均於此,年終更有「筅黗」儀式,過去種種是如何銘刻於心。臘月尾牙到送神「筅黗」的前後十天,是這間傳統紅瓦尖峰磚屋三合院,裡外最為忙碌的時候。按習俗,「筅黗」在臘月24日,「筅」意即在進行神像、供桌清理前,先以帶有綠色竹葉的長竿在大廳樑柱間掃除蜘蛛網,再以絨布輕拭兩者。只有在這天,子孫們才可百無禁忌掀開牌位進行清理。擦拭彩繪神像後,以四色金、掛金、糖果等恭送祂們上天庭「述職」報告今年該家庭發生的一切。「黗」則是由男性年長者先拜司命灶君,再行廚房煙囪裡的煙垢清理,現僅剩偏僻鄉下人家有此傳統。後來分家,新家擺放不下大的紅供桌,只好放在倉庫。妻沒有經歷過大家庭,有意將紅供桌處理掉,免得占空間,因為她不知這紅供桌對於敘述者心中的重大意義。

基本資訊

  • 副標題
    蘭陽文學叢書七十二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
  • 撰寫者
    黃憲作;王怡云
  • 創作者
    徐惠隆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4/10
  • ISBN
    978-986-04-2468-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版本
    初版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