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八十二年的頭城搶孤

頭城搶孤的歷史文化悠久,卻因時代變遷而停辦,1993(民國82)年是宜蘭縣政府恢復辦理的第三年,林敬祐便是在這一年目睹、紀錄下了這一刻的感動。作者長期關注宜蘭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自然不能錯過頭城搶孤的題材。搶孤是中元普渡後將祭祀供品提供搶奪的活動,兼有娛樂眾家先靈、嚇退流連亡魂與賑濟貧苦流民的功能,通常搭蓋高十數公尺的孤棚為第一層,棚柱塗有牛油,其上還有孤棧,擺放供品與旗幟,據說搶得順風旗者,可獲得神鬼庇佑。台灣最負盛名的搶孤活動分別為宜蘭頭城與屏東恆春。這首詩將頭城搶孤的熱鬧氛圍、搶孤的過程,透過文字的節奏讓讀者體驗到他眼中的搶孤。幾十萬人潮的熱鬧場面,代表了一個文化傳承的可能,當一地的民族願意參與文化,文化就不會有斷絕的可能,林敬祐的文字展現出這樣的信念。頭城搶孤的參與者,在搶孤的過程是很艱難的,必須「如疊羅漢般/一個接一個踩著伙伴的肩膀而上」,而且如果「忽而一人踉蹌/全體其落原點」,因此團隊合作更是搶孤成功的重要因素。這樣的團隊合作,放長遠來看,更代表了宜蘭人共同面對搶孤般的困境時,需要擁有的一種群體精神。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頭城
  • 撰寫者
    黃憲作;王怡云
  • 創作者
    林敬祐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6/03
  • ISBN
    957-00-6958-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林德福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