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客家劇藝留真》:短暫的「宜人園」

《桃園縣傳統表演藝術叢書》系列為記述桃園市傳統表演藝術資深前輩及團體之紮根傳承,2007年即出版《客家劇藝留真:台灣的廣東宜人園與宜人京班》等共三冊。本書為本地京班─廣東宜人園與宜人京班記錄其轉折發展,探討京劇彼時在地化議題,是研究台灣京劇史重要的學術成果。本資料即取自〈概說〉第三節〈戰後的宜人京班〉之「短暫的『宜人園』」。


1945年8月脫離日本殖民後,因政治因素被禁的傳統戲曲、音樂活動紛紛展開排練、演出。廣東宜人園舊伶李榮興等人即於該年合股整班,刪去「廣東」二字,以「宜人園」之名展開全台劇場巡迴。1946年1月4 日起一周,該班即受陸軍之邀至台北市中山堂演出《貍貓換太子》等連台本戲,後又分別至台北市永樂座、基隆新生戲院等處開演,演出宣傳均強調演出連台本戲、美觀布景特色,延續戰前台灣海派京劇風格傳統。


1946年,相對大陸平劇團來台數量,本地京班復班、組班的情形相對活躍,據統計至1947年3月止,本土京班即有桃園宜人京班、台南金寶興班、苗栗勝宜園京班、國勝京班等,另有日治時期留台上海京班舊伶趙福奎等組成之福昇班,以及大型內台歌仔戲台南「中華興」、內台客家改良戲班「小美園」等之強調為「京班」的情形。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游雅筑
  • 創作者
    徐亞湘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7/05
  • ISBN
    987-986-00-9565-4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