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福海宮圓醮儀式

本照片攝於1987(民國76年),為福海宮重建後的圓醮活動。位於竹圍街上的福海宮,是當地信仰中心,於1981年(民國70年)舉行護國建醮(醮頭),於六年後(即1987年)舉行五朝圓醮大典,圓醮即醮尾,即答謝輔信王公及眾聖神之保佑,為當時地方上的大事。

福海宮的「飛輦轎、過金火」於2013年(民國102年)由政府公告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為無形文化資產,2017年(民國106年)以「竹圍福海宮」登錄為有形文化資產,皆受文化資產保存法保護。

由於航空城的興建,位於徵收地區的福海宮原本期盼能不遷徙並保留足夠的空間,以便日後能再繼續宗教儀式,但經過飛安的安全考量以及信眾的要求,福海宮最終仍決定遷移至他地。但據福海宮管理委員會表示,由於廟內的木雕、石雕、彩繪等極具保存價值,而宗教科儀也希望能照常舉行,因此如何保存寺廟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值得重視。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鄭巧君
  • 創作者
    陳遠志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7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1981年(民國70年)/1987(民國76年)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