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726年水沙連李朝龍侵墾爭租事件

雍正4年(1726)居住林圯埔下坪(今竹山中北部,泰半地區為濁水溪河床地)的鳳山縣武舉人李朝龍等人侵墾番地,他向水沙連元墾人戴澤買入土地,其後駐於社寮的水沙連通事陳蒲也到彰化請墾,雙方因而互控混占爭租之事件。

乾隆15年(1750)劃定番界,已有漢人於社寮北邊番界之前、後埔仔拓墾,經調查後,已墾成田園1,571甲,將已墾田園釐定邊界分管陞科(報稅),沒想到後來該地佃人及熟番繼續偷墾,李朝龍結合下坪武生李光顯,想佔有這些墾地,強索佃人租穀,卻與佃人產生衝突。後督撫以過去方式將被侵墾土地重新劃為禁地,勒石嚴禁不許復墾,並令佃人解散。但因未緝捕私墾元兇,引起乾隆不滿,以「糊塗怯弱」批示辦案官員。

臺灣總兵李有用奏文水沙連地方當時已是「大小村落共計二十四庄,男婦戶口二千餘人」;「已墾成田園一千五百七十一甲,未墾荒地二百六十餘甲」的規模。他收押李朝龍、李光顯,也處罰水沙連後繼通事陳蒲的兒子陳媽生「不能約束民番,遵守禁界,復敢效尤爭墾,致啟釁端」免除通事職位。

水沙連官莊在今社寮北方之前、後埔仔莊(今竹山鎮中央里、富州里)。被要求納租的佃人,在不願負擔稅賦下紛紛逃離。乾隆 28年(1763)巡臺御史李宜青到訪時,整個官庄人去樓空。只能減租重新招佃。

乾隆20年(1755)9月12日戶部議准設立彰化縣水沙連編立保甲,以管理已墾田園及耕種民戶。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712201
  • 所在地-經度
    120.689005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竹山鎮
  • 參考資料
    張永楨,〈清代濁水溪中游漢「番」勢力的消長與漢人社會的建立〉,《臺灣文獻》62:2(2011年6月),頁31-64。 洪麗完,〈清代臺灣邊區社會秩序之考察:以濁水溪、烏溪中游之「亢五租」為中心〉,《臺灣史研究》20:4(2003年12月),頁1-50。 黃素真,〈清代番屯政策與鹿谷鄉清水溝溪下游的區域性〉,《地理研究》第44期(2006年5月),頁59-87。 「武秩略傳(13) 武舉人 李朝龍 張光國 蘇維豫 許志剛」,微曦山房雜記,網址:https://blog.xuite.net/apex.cheng/blog/323351451(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第五章 清治時期3-4 護番總督喀爾吉善」,李政隆臺灣史研究室,網址:http://history.fun.net.tw/modules/tad_book3/html.php?tbdsn=48(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 撰寫者
    張凱惠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71220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68900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竹山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