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圍仔橋位於南投縣鹿谷鄉秀峰村,於1967年5月竣工。竹圍仔橋是以當時少見的鋼筋混凝土製構造的橋樑,且主要是由當地居民籌措費用並自行興建的。照片可見落成典禮上,賓客穿著正式並莊重地用毛筆在簽到簿上簽名。據地方耆老表示,照片所攝正在簽名者應是當時南投縣議員代表劉安定,而據簽到簿上所留簽名可見美柄、黃見合(時任鹿谷鄉鄉長)等人均有到場觀禮,這些來訪的貴賓都是竹圍仔橋的背後功臣之一。
橫跨清水溝溪的竹圍仔橋,是竹圍仔地區居民的交通聯絡要道,原本是一座竹製便橋,雨勢稍大便會被溪水淹沒沖毀,當地居民林獅有鑑於此,便透過向外界募款以取得興建橋樑的資金。林獅當時首先向擔任南投縣議員的劉安定尋求協助,成功獲得縣政府補助款2萬元,加上鹿谷鄉公所提供2千元與地方人士的捐款,打算建造一座木製吊橋。但後來在鹿谷謝省躬神父的建議下,考量木製吊橋保養不易,故改為規劃興建鋼筋混凝土橋,惟造橋經費卻增至18萬元。經過竹圍仔居民和縣政府交涉後,縣政府認為竹圍仔橋橋寬設計2公尺,人與車若在橋上交會,將無餘裕可供閃避過於危險,因此遲遲未同意增加經費。最後,是透過謝省躬神父申請美援經費方湊足工程款,並將橋寬增至2.6公尺以維護行人和行車的安全。竹圍仔橋在1967年5月正式竣工,提供當地民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