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酒精槽位於雲林縣虎尾鎮虎尾糖廠內部,酒精槽外觀為紅色磚造建築,中間類似小型的羅馬競技場,底部牆面則放置當時的釀造機器。
臺灣製糖產業歷史悠久,製糖過程中所分離出來的糖蜜、蔗渣與濾泥均為利用價值極高的副產品。舊式糖廍時期,製糖工人將乾燥後、壓榨後的蔗渣作為燃料,或將甘蔗的枯葉代為薪柴,至新式製糖廠有能力以製糖機械將蔗汁以分蜜法提煉出分蜜糖後,遂產生了大量副產品廢糖蜜。為有效利用廢糖蜜,自明治40年(1907)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在高雄橋頭設立酒精工場開始釀造酒精後,虎尾製糖廠也於大正14年(1925)設立「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虎尾製糖所虎尾酒精工場」,於1926年開始製造生產酒精,1928年增設酒精糟,堪稱當時台灣及東洋產量最大的酒精工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虎尾製糖所的酒精尚供應日軍虎尾飛行場作為飛機燃料之用,後遭受美軍轟炸,使酒精工場毀於一旦。戰後糖廠於1958年雖重新整建酒精工場,但後為降低釀造成本集中將釀造機器轉至新營釀造,故於1975年拆除虎尾的酒精工場,現今僅存紅磚圓型的建築外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