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尾糖廠蔗糖結晶罐

蔗糖結晶罐位於雲林縣虎尾鎮虎尾總廠內,圖中可看到銀色圓柱外觀的結晶罐,即是用來將處理好的「糖漿」混合成「糖膏」之用。

虎尾糖廠的「糖漿」從五座蒸汽罐引出後,以「等晶播種法」注入「結晶罐」中結晶,進而把糖漿中的糖分轉為晶粒。「等晶播種法」是取得晶粒的最佳方法,事前需拌合砂糖粉末與酒精以形成「種泥」,待結晶罐中糖漿到達飽和點時,摻入種泥等待其擴散,隨後關閉氣閥及水閥,使晶粒成長至肉眼可辨再恢復供氣、供水,接續進行所謂的「養晶」。當糖漿轉化成「糖膏」後,便可倒進「助晶槽」內以定溫狀態持續攪拌,讓糖膏提早達到「提淨」狀態。

虎尾為濁水溪沖積扇平原,適合種植甘蔗的原因有:一、濁水溪位於中央山脈西側,可阻擋颱風與東北季風以保護甘蔗園。二、雲林土質多為可溶性鹽土,甘蔗具有強大根系特性,可抓住疏鬆的土壤。三、虎尾因濁水溪常年氾濫,灌溉用埤圳年久失修且分配不均,旱田多於水田。基於上述因素,甘蔗自日治時期起,便成為濁水溪沿岸重要的經濟作物。

日治時期明治39年(1906),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認為製糖有其經濟效益,便在虎尾設置製糖工場,隨後擴建第一工場與第二工場,成為現今虎尾糖廠的雛型。虎尾糖廠除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外,蔗糖運輸所形成的交通網絡也同時加速濁水溪南北岸的人流及物流,換言之,虎尾地區的開發與虎尾糖廠間息息相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胡朝欽
  • 創作者
    黃儒柏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20/07/09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