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細裂機位於雲林縣虎尾鎮虎尾總廠內,圖中的壓榨機屬於四重壓榨,透過油壓原理將轉軸相互擠壓,以將蔗料所有糖分榨出。
甘蔗經過「細裂機」後,餘下的纖維會先經過「餵蔗滑槽」導入「助餵轆」中,利用刮板式或鋁板式「中間輸送機」,將甘蔗纖維保持平整,可避免因分布不均而造成壓榨不完全,再送入壓榨機中進行壓榨。
現今臺糖所屬糖廠均使用四重壓榨法,第一重為初榨汁,第三重榨汁加入第二重蔗渣壓榨,第四重蔗汁加入第三重蔗渣壓榨,因第四重壓榨前多數蔗汁已經釋出,會添加水分再行壓榨,以確保纖維內的所有糖分都順利榨出。壓榨機旁設有加壓的配重機及蔗汁收集、過濾等設備。最後,完成壓榨的蔗渣,則會以「輸渣機」輸送至「鍋爐室」作為鍋爐的燃料,生產蒸氣以進行發電,並提供製糖工廠的動力來源。
日治時期明治31年(1898),第四任臺灣總督府總督兒玉源太郎將「糖業」訂為產業政策,明治34年(1902)臺灣第一座新式製糖場在高雄橋頭落成,日本企業爭相投資臺灣製糖業。虎尾製糖場於明治39年(1906)設廠,隨後興建第一工場和第二工場,虎尾製糖工場製糖產量曾居全臺之冠,帶動地方的經濟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