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螺獻納米

獻納米產於雲林縣西螺鎮,因當地生產的稻米品質優良,日治時期曾被選為「獻穀」、「神饌米」,以作為祭祀使之用,圖中可見莿桐鄉的水稻田。莿桐屬於濁水溪沖積扇平原,土地肥沃氣候良好,濁水溪水質富含豐富氮、磷、鉀等元素,由濁水溪灌溉栽培出的稻米,米質黏度適中香氣十足,是優良米的代名詞。

「新嘗祭」是為日治時期為感謝米榖豐收而舉行的祭典,每年11月由日本天皇親自主持,且儀式結束前由天皇食用祭祀的米穀與粟,因此,祭典選用的稻穀稱作「獻穀」。日治時期昭和7年(1932)臺南州負責獻穀,選出的獻穀分別在虎尾郡西螺與嘉義郡阿里山達邦社,西螺街茄苳420番地的獻穀田有專人負責栽培。7月2日上午11點舉行拔穗祭,臺南州知事、各郡守都參加,場面莊嚴隆重。

日治時期莿桐市區以西屬西螺街,以東屬莿桐庄,西螺街茄苳420番地位於莿桐市區以西。昭和16年(1941),西螺街茄苳395番地被選為「神饌田」,稱為「神饌米」,作為拜神址或神社所用。神饌田由青年男女以「奉仕作業」(義務勞動)方式整地,同年2月23日上午11點進行「神饌田地鎮祭」,3月3日舉行「神饌田播種祭」。神饌田收割前,日本僧侶或道士多身著白色制服舉行祭拜儀式,驅邪淨域以白色幡布區隔,日本士兵在一旁戒護,有時也會幫忙收割。

西螺米名聲遠近馳名,一直是輸出日本的稻米大宗,價格較其他地區米價高出約2%,大正12年(1923)更設立400多坪的西螺農業倉庫,以應付當地的稻米產銷。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胡朝欽
  • 創作者
    黃儒柏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20/07/09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