銃櫃壩位於南投縣水里鄉鉅工村,圖中可見銃櫃溪溪水及混凝土製的壩體。
銃櫃壩屬於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計畫之一,日治時期昭和10年(1935)12月興建,昭和12年(1937)8月竣工,是一座重力式曲線形大壩,壩長57.2公尺,壩高27.3公尺,設有兩門舉行定輪閘門排砂道,並設有進水口。其設計採用水往下流的橫向壓力,讓壩體結構本身重量對抗水壓,通常以混凝土或砌石製成,經濟實惠且具有強大防洪功能。
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主要以濁水溪上游溪水,導入日月潭進行發電。日治時代中期,臺灣總督府為配合日本政府「工業臺灣」戰略目標,在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成立臺灣電力株式會社,開始推動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昭和9年(1934)啟用日月潭第一發電所(今大觀發電廠大觀一廠)。
第一發電所完工後,因電力不足增加第二期工程,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在水里溪下游成立第二發電所(今明潭發電廠鉅工分廠),利用第一發電所餘水發電。銃櫃壩主要功能為攔截大觀發電廠發電後的尾水,經由引水隧道輸送至壩內,並匯集銃櫃溪上游溪水,透過壓力鋼管送至第二發電所發電。銃櫃壩工程的成功,甚至讓它成為美國水力工程學教科書《Handbook of Hydraulics》的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