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土地公鞍嶺上的土地公廟

水沙連古道南路通過土地公鞍嶺,清治為漢人進入頭社盆地、水社及埔里盆地的重要路線,往來魚池與水里,又稱為「土地公鞍嶺古道」。水沙連古道位於昔日邵族的獵場內,日治時期,這是一條重要的隘線,設有隘寮屯兵。

嘉慶、道光年間平埔族與漢人於古道的往返更加活絡。道光4年(1824),集集街兩位墾首王增榮與陳坑為開墾水沙連六社地區,以巨資修築土地公鞍嶺古道沿途道路,並在嶺上鞍部蓋土地公廟,守護行旅的平安。該路段長2,634公尺,從古道入口處起算,土地公廟建於該嶺的至高點731公尺,地方傳說當年鹽商、挑夫至此無不駐足休息片刻,土地公廟的位置可以俯瞰水里鄉全景。

臺21線自1962年後取代經集集、水里至日月潭和埔里一帶的水沙連古道南路,失去交通道路功能的古道逐年走入歷史,僅存鉅工村至銃櫃這段土地公鞍嶺古道。後居民將土地公廟移至山下、二坪山古道入口處安置,取名為福安宮,原先超過百年歷史的山上古廟日漸頹圮。

2017年南投縣府重視水沙連古道的歷史重要性,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斥資1,400萬元修繕水沙連古道的土地公鞍嶺段,百年古廟遺址得以維持開墾時期的歷史空間的原貌。南投縣府於2019年4月19日舉行啟用典禮,百年古廟具清治前期漢人的拓墾時代意義,供民眾遊客登高緬懷先人開墾的精神。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魚池鄉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75385
  • 所在地-經度
    120.918783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土地公鞍嶺
  • 參考資料
    吳福助,〈賴和〈跋土地公鞍〉考釋〉,《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第152期(2014年5月),網址:https://www.lib.thu.edu.tw/newsletter/152-201405/index.htm (瀏覽日期:2020年6月5日)。 陳永龍、鄭安睎,〈水沙連古道與聚落研究報告書〉,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1。 黃宏璣,〈日月潭國家風景區清朝保留至今的水沙連古道修繕完工沿途地貌多變,讓人發思古幽情〉,https://jalife.cafe/18907/清朝至今挑盬古道修復風華再現-頭社往水里百年/。(瀏覽日期:2020年6月5日)。
  • 撰寫者
    陳佩芳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7538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91878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魚池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