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鞍嶺位於水里鄉與魚池鄉交界處,該處山嶺似馬鞍也似雞胸,因此得名。相傳清朝時由南投、竹山一帶欲進入日月潭地區和埔里盆地,多經由集集、水里、二坪翻越此嶺。
道光27年(1847)閩浙總督劉韻珂曾入山勘察水沙連,曾說路途上並沒有遇到阻礙難行之路,奏疏中特別強調土地公鞍嶺山路的險峻難行,堪與北路的松柏崙相比:「其間懸崖仄磴者,為風谾口;古木連陰者,為竿蓁林;幽篁夾道者,為竹林子;壁立千仞俯瞰群峰者,為雞胸嶺,為松柏崙。」
《集集堡紀略》曾提及光緒8年(1882)臺灣總鎮官吳光亮開路進入後山,又再開通往埔裡社之路,從集集通往埔裡社之路,土地公鞍嶺是為第一崎嶇的,為讓這一條古道更加好走,吳光亮派出委員大興土工,剪伐樹木,修理崎嶇,凡有走起來顛危的地方,整理讓危險阻頓平,花了不少公帑。之後所有行人來走這一條路,雖是登山陟嶺,比昔日之困苦,卻減少一大半也。
戰後因臺21公路開築後,集集、水里與魚池、埔里之間的往來,不再需要艱辛費時地翻山越嶺,水沙連古道被公路取代後逐漸荒廢,目前僅存一段起點於水里鄉鉅工村經二坪山冰店,終點在魚池銃櫃村,全程約2.6公里、腳程約1.5小時的「二坪山登山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