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沙連古道之福爾摩沙人足跡

水沙連古道是進入日月潭地區和埔里的道路,最早文獻相關記載可追溯自雍正初年的水沙連之役。

雍正4年(1725)內山原住民出草不斷,清廷於1726年兵分兩路進入日月潭鎮壓。南路由竹腳寮(今社寮)出發,沿濁水溪進攻水社,北路由南投社出沿烏溪進攻哈裏難社(今埔里社)。

第二次為乾隆52年(1788)農曆12月6日,林爽文領1萬多民兵於集集埔與清軍大戰,從集集埔經水里帶領8,000多人遁入埔尾(今魚池鄉)到埔里躲藏,後因泰雅族出草騷擾離開埔里盆地。林爽文事件後,清乾隆53年(1788),出現經由集集、水里,翻越土地公鞍嶺進入水沙連的小徑。

第三次嘉慶20年(1815)的郭百年事件。郭百年在水沙連土牛紅線外社仔(今南投縣水里鄉車埕、明潭、新興村等村)開墾300多甲,再由社仔跨越界限進入水裏社(今魚池鄉水社村、日月潭地區),而後深入沈鹿社(今魚池鄉新城村、中明村),事件後官府在水沙連北路豎「原作生番厲,不造漢民巢」;南路於集集立「嚴禁不容奸入,再入者斬」碑,禁止漢人入水沙連地區。

自水沙連之役到郭百年事件,100年後道光3年(1823)北路理番同知鄧傳安入水沙連,所著〈水沙連紀程〉揭露水沙連古道南路──從集集埔經社仔庄,跨越雞胸嶺(土地公鞍嶺),到水社後再到貓蘭、沈鹿後,再進入埔里。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魚池鄉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75385
  • 所在地-經度
    120.918783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水沙連社古道
  • 參考資料
    「骨宗事件」,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骨宗事件(瀏覽日期:2020年6月5日)。 「郭百年事件」,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郭百年事件(瀏覽日期:2020年6月5日)。 「概說與分佈/地理分佈──邵族」,原住民數位博物館,網址:https://www.dmtip.gov.tw/web/page/detail?l1=2&l2=33&l3=400&l4=414(瀏覽日期:2020年6月5日)。 簡史朗,「骨宗事件」,臺灣大百科全書,網址: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5593(瀏覽日期:2020年6月5日)。 張凱惠,《爽文你好嗎》,南投:也品文藝工作室,2017。
  • 撰寫者
    陳佩芳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7538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91878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魚池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