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果同業組合集集街出張所

1915年中部蕉農組成「臺中州青果同業組合」,日治時期大正15年(1926)起,臺蕉輸出產銷一元化,大規模栽培業的蕉農組成的各州「青果同業組合」小蕉農納入1925年成立的「臺灣青果株式會社」統一輸出,臺灣總督府的政策是「不經青果會社便不能從事販賣或運輸」,會社壟斷臺蕉為半官方的特許企業。

臺蕉自1916年外銷日本,集集香蕉銷售均任憑農民自由出售到南投市與二水地區,對外交通靠輕便車及挑夫運輸,運輸量少且轉運不便,1922年集集支線(舊名外車埕線)的七分車鐵道舖設完成,將水里檜木和集集香蕉載運至二水接上縱貫線鐵道,亦帶動香蕉外銷量大增,吸引人口移入,帶動沿線鄉村及經濟之繁榮。

大正13年(1924)集集成立青果同業組合集集街出張所」,次年1925年集集又建設「香蕉市場」,臺蕉外銷暢旺時,經常可見香蕉裝入竹篦籠後,透過「集集支線」往二水車站,運抵基隆港和高雄港,然後裝船再運至日本市場。

戰後蕉農組織改組為「青果運銷合作社」聯合成立「臺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聯合社」。1975年臺北、新竹、臺中、高雄、宜蘭、花蓮縣的「青果運銷合作社」及「臺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聯合社」改組為「臺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作為總分社,原「青果同業組合集集街出張所」改組為「集集鎮蔬果運銷合作社」。

基本資訊

  • 聯絡地-地址
    南投縣集集鎮
  • 聯絡地-緯度
    23.8279876
  • 聯絡地-經度
    120.7925043
  • 撰寫者
    陳佩芳
  • 創辦日期
    1970-01-01
  • 參考資料
    古關喜之,〈臺灣香蕉產業發展與日本市場的關係〉,《臺灣文獻》59:4(2008年12月),頁235-262。 「《市街之味:臺中第二市場的百年風味》香蕉產業沿革篇」,臺灣數位文化中心,網址:https://digitalculture.tw/information/2019/9260(瀏覽日期:2020年6月5日)。 「臺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臺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瀏覽日期:2020年6月5日)。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_lat
    23.827987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_lng
    120.792504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_dist
    集集鎮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_type
    聯絡地地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