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谷開墾簡史

乾隆5年(1740),漳州人程志成向彰化縣府衙稟請開墾獲得墾照,從鹿港率領其部屬至鹿谷鄉清水溪之大坵園(今清水村)驅逐番民,經10餘年的墾拓,於番仔寮西邊築外城、大坵園南邊建內城來防番,墾民悉被高山原住民殺害,墾地歸於荒蕪。

乾隆15年(1750)柯清墾初鄉板仔寮,林伯朋墾凍頂,林灶墾小半天、林敦原墾羌仔寮,莊忠信、葉寧靜入內樹皮,張天球墾坪仔頂、沈劉二姓墾小半天,乾隆16年(1751)張禎祥續而入墾;乾隆22年(1757),泉州籍許萬青取得墾照,與葉寧靜、莊忠信等人進入鹿谷鄉之粗坑(初鄉村)、新寮(鹿谷村)、坪仔頂(今秀峰村)、羌仔寮(今彰雅村)、車輄寮(今廣興村)、小半天(今竹林、竹豐村)、內樹皮(今和雅村)等地拓墾,此時原住民已退往溪頭、杉林溪等高山地區。

乾隆51年(1786)發生林爽文事件,福康安駐紮竹山江西林(照鏡山),獲鹿谷大坪頂墾民之助,清國攻擊駐守小半天山的林爽文殘部,為此大坪頂有大順嶺稱,乾隆末年有林文俊、林昭、林聯德、林文澤,嘉慶時有黃澤、曾長隆;道光時莊懷玉、李南山(墾內湖)入墾大坪頂。據「賢德可嘉」碑文記載:「傅氏夫君許睿『承先世業,有坪頂七處草地』。」

1830年《彰化縣志》鹿谷被寫為「獐仔寮」,1890年《雲林縣采訪冊》寫為漳雅庄,1899年臺灣總督府在大坪頂設羌仔寮警察官派出所、1904年稱大坪頂為沙連堡羌仔寮區。1912年羌仔寮區役場(公所)從新寮遷移到羌仔寮,1980年羌仔寮成為鹿谷鄉的中心,取代車輄寮在經濟、交通上的地位。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鹿谷鄉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734837
  • 所在地-經度
    120.780968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鹿谷鄉
  • 參考資料
    張永楨,〈清代濁水溪中游漢「番」勢力的消長與漢人社會的建立〉,《臺灣文獻》62:2(2011年6月),頁31-64。 林柏維,「鹿谷鄉的歷史變遷」,網址:http://faculty.stust.edu.tw/~davidlim/TKL/05LK/0511_02.htm(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林柏維,「鹿谷羌仔寮」,網址:http://faculty.stust.edu.tw/~davidlim/TKL/05LK/LK3/0532.htm(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周璽,《彰化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 撰寫者
    張凱惠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73483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78096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鹿谷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