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埔蚋圳為竹山鎮當中最早興建的水圳,道光年間周璽的《彰化縣志》記載:「乾隆二十一年,有劉宰予者利用六順嶺下溪水,修築東埔蚋圳,圳長二百餘丈,圳寬四、五尺,灌田二百餘甲。乾隆二十一年,劉宰予開濬。逐年圳長勻收水粟,崩壞自行修築。」
文獻中可得知劉宰予與人共同合資開濬東埔蚋圳,從大坪頂崎(鹿谷小半天大順嶺)山腳下擷取溪水,建造東埔蚋圳來灌溉東埔蚋、江西林等處田園,灌溉田園200餘甲,可想見這一條水圳是多麼的長,逐年由圳長勻收水費,過去的人們遇到水圳崩壞,還需要自行修建。其中圳頭坑就是東埔蚋圳最初始的取水口,東埔蚋圳在乾隆年間建造的年代、地緣和建造人都較貼近現在圳頭坑的範圍。
1921年臺灣總督府公佈水利組合會令,分別成為「隆恩圳水利組合」及「東埔蚋圳水利組合」,1939年水利組合會決定以隆恩圳水利組合為主體,合併為竹山水利組合。
今日從地圖可以看到東埔蚋圳從東埔蚋溪引渡,東埔蚋圳從竹山延平、竹山工業區、埔心仔、三角潭,後於竹山高中與東埔蚋溪支流匯流之後,再共同流至下坪後與濁水溪相接,東埔蚋圳灌溉了東埔蚋溪、清水溪中間在進入竹山鬧區前的竹山田園,今日的地圖、風景已經很難看到東埔蚋圳灌溉數百年前竹山的田野風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