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寮福德廟

新寮福德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這是一座石砌的老土地公廟(南投縣鹿谷鄉中正路2段190巷34號),新寮福德廟於1808年修建,距離「聖蹟亭」還不到100公尺,從靈鳳廟牌樓進入新寮老街,前行不遠即可看見左側路旁的新寮福德廟,這一個鹿谷最早開墾成市街的地方。

廟旁豎立兩塊清光緒初年(1875)的古碑:「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與「德遍山陬(ㄗㄡ)碑」。此兩塊古碑都與八通關古道的開墾歷史有關,其內容為允許內地民人渡臺,准入番境,不再禁止藤條、竹、鐵之開採販賣,此為從鹿谷新寮通往後山花蓮的開山撫番之重要物證及古蹟。

清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發生,清廷命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處理各項防務與善後事宜。沈氏以為臺灣東部地曠物豐,屢遭外人垂涎,唯有後山開禁,鼓勵墾殖,以解決原住民常居化外的遺憾。

乃推行「開山撫番」政策,調兵分南、北、中三路鑿山開道,秉承沈葆楨開闢後山政策,開除內地民人渡臺與私入番禁令,八通關古道闢建於清同治13年(1874),西起自林杞埔(今南投竹山),東迄璞石閣(今花蓮玉里),為全臺第一條中部橫貫公路。吳光亮總兵率兵開闢中路, 即為八通關古道。新寮土地公廟位於鹿谷新寮八通關古道進入後山的通衢,昭示意義尤宏。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鹿谷鄉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734837
所在地-經度
120.780968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新寮福德廟
參考資料
「明清制度與地方社會工作坊」- 清代濁水溪中下游的開發與社會經濟生活田野考察活動紀要,網址:http://mingching.sinica.edu.tw/mingchingadminweb/SysModule/mvc/friendly_print.aspx?id=508(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八通關古道」,國家文化資產網,網址: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70417000001(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臺灣中部碑文集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306847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林文龍,〈清代開闢臺灣中路之吳光亮事略〉,《臺灣文獻》26:3(1975年9月),頁152-161。 「[南投鹿谷].聖蹟亭.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碑」,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012),網址: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1012/tony1012.html(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鹿谷八通關古道「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碑」第一級古蹟」,阿達古早店懷舊部落格,網址:https://blog.xuite.net/rich_mtw/twblog/127173810(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撰寫者
張凱惠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