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谷「清水溝歸屯至車芊藔界址」碑

南投縣鹿谷鄉清水溝溪下游石牌聚落(今屬瑞田村)出土清代「林爽文事件」後勘乾隆56年(1791)設立清水溝熟番屯地之告示碑「清水溝歸屯至車芊藔界址」碑(又名〈清水溝溪清乾隆屯租界碑〉),碑為砂岩材質,略帶紅色鐵質成分,經丈量高約82公分、寬約26公分,厚約10公分,碑文標示侵墾田園為屯租的範圍,另一為「土牛綠線」番界所在,界碑同時標明屯租田界範圍及番界兩種作用。可惜今日碑已佚失不存。

碑的位置在清水溝溪與楠仔坑溪主支流交界處右岸,土牛綠線番界據此兩溪流,右岸為番界外土地,左岸為屯地,包括楠仔坑溪左岸(南岸)的大丘園與清 水溝溪主流左岸(西岸)的外城地區,《彰化縣志》屯地「清水溝庄」即廣義的大丘園外城,南至與坪仔頂地區交界。清代以山溪等自然界限為番界的慣例,兩溪應即是番界所在,設碑地點因而形成「石牌」地名。

碑文指出此碑為乾隆56年(1791)彰化縣令宋與其轄下南投縣丞李共同立碑,昭告清水溝谷地為熟番屯地,緣自林爽文事件之後頒行番屯政策告示民眾清水溝溪下游的土地劃歸熟番屯田地,末行指出清水溝歸屯範圍的四至界址。據屯田政策,越界侵墾漢人就地合法化,佃首或地方官代為催收屯租銀再分發各社屯丁,番丁儼然成為不在地業主。此次新界只在少數地方立碑,未如之前大規模挑溝劃界遷民舉動,但禁絕偷墾的效果仍然微小。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鹿谷鄉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734837
  • 所在地-經度
    120.780968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鹿谷鄉
  • 參考資料
    「明清制度與地方社會工作坊」- 清代濁水溪中下游的開發與社會經濟生活田野考察活動紀要,網址:http://mingching.sinica.edu.tw/mingchingadminweb/SysModule/mvc/friendly_print.aspx?id=508(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黃素真,〈清代番屯政策與鹿谷鄉清水溝溪下游的區域性〉,《地理研究》第44期(2006年5月),頁59-87。 周璽,《彰化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
  • 撰寫者
    張凱惠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73483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78096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鹿谷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