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經歷九二一地震後的集集古街

集集鎮在乾隆35年(1770)以前仍屬山野荒蕪、臺灣原住民雜居之處,後清國福建省樟州府饒邑人黃寬等3人在湳底盤(林尾里)等地開墾成田園後,外界漢人遷入者俱增,當初居民將墾殖收穫集中固定一場所,以作為與原住民間相互交易生活必需物資,以水沙連原住民語「聚集」音譯為「集集」,集集之地名因而得之。

乾隆45年(1781),集集已成為入墾內山的要道,「集集古街」就此形成,是集集最早發展的街道,在清代便有街肆於此,當年的集集是濁水溪上游物資集散中心,其位於柴橋頭與林尾兩聚落之間而形成一市集,後集集街加以週邊各庄成為近山地區大型聚落。

《彰化縣志》中提及:「集集街:屬沙連堡,民番交易之處,距邑治六十五里,為入山要路。」集集古街從市前街至民生路這一段,廣盛宮之前也是集集傳統市場所在地。

集集古街成為濁水溪中游最繁榮之街市,成為附近地區之交易中心,清末由集集樟腦業之蓬勃,開採內山樟腦之企圖不言而喻。《集集古誌》云:「明治25年(清光緒18年;西元1892年)之集集堡居民眾多,街上及鄉間住屋相連,甚為壯觀美麗。」可見集集古街繁榮之景象。

今日集集古街於九二一地震之後,整個古街已經被震毀,已少見當時古街的味道與痕跡。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集集鎮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27988
  • 所在地-經度
    120.792504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集集古街
  • 參考資料
    陳哲三總編纂,《集集鎮誌》,南投:集集鎮志編纂委員會,1998年。 周璽,《彰化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 張永楨,〈清代濁水溪中游漢「番」勢力的消長與漢人社會的建立〉,《臺灣文獻》62:2(2011年6月),頁31-64。 作者不詳,《集集古誌》,集集鎮地方耆老收藏。 「集集街淺談」,NantouLife南投生活圈記事,網址:https://nantoulife.pixnet.net/blog/post/23432351(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集集鎮」,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集集鎮(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舊街風情(八四) 集集老街」,時空旅人,網址: https://reurl.cc/3DReLM(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集集鎮」,輝哥的天空,網址:http://xn--kwr22her7a6qdvs6a.tw/319/Nantou/Jiji.htm(瀏覽日期:2020年5月30日)  
  • 撰寫者
    張凱惠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2798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79250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集集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