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甲媽祖繞境信眾鑽轎腳求平安

大甲媽祖繞境堪稱「百年香路萬人行」,於每年農曆3月開始的媽祖遶境活動,由廟方人員向媽祖請示後定出行程,是臺灣宗教界的一大盛事,熱鬧的程度,不僅吸引國內外媒體關注,也成為宗教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契機。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影響,大甲媽遶境活動延後舉行,於2020年6月11日(閨4月20日)晚間11點從大甲鎮瀾宮起駕,12日駐駕彰化市南瑤宮,13日西螺鎮福興宮,14日新港鄉奉天宮,15日在奉天宮舉行祝壽典禮,當晚仍駐駕奉天宮,16日西螺鎮福興宮,17日北斗鎮奠安宮,18日彰化市天后宮,19日返回臺中駐駕清水區朝興宮,20日晚間回駕鎮瀾宮,遶境行程為期9天。

此外,今年因配合防疫關係,大甲媽遶境隊伍的行程加快,部分信眾希望鑽轎腳,被柔性勸阻,民眾也能理解配合。「鑽轎腳」又稱「鑽轎底」是指讓信徒趴跪在神明出巡或繞境的路上,讓神轎從身上越過,或利用神轎停駐從轎底爬過,希望藉此獲神明庇佑,趨吉避凶。

鑽轎腳的起源,根據民間說法,原意是信眾有事求媽祖解決,主動許願只要應驗後,為表示最誠摯答謝,並願以個人身體伏地面當成媽祖登轎時的「踏腳椅」。隨著時代演進,鑽轎腳變成媽祖繞境時或媽祖相關活動時,信眾常出現的宗教行為,代表著對神明的尊敬及謙卑,進而祈求神明庇佑,達成信徒心願。

有些宮廟若遇到行動不便(例如坐輪椅或不勘趴跪長者),遶境的轎班人員會協助把轎子抬起來,更有些地方會把家人的衣服放地上讓神明經過加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淑玲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