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宮原名為永興壇,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八張里軍史公園東側,集集最古老的土地公壇,原是由一塊大石起建的小廟,高約100公尺。地方傳說因土地公託夢欲居住於此,而由先民雕琢石頭立壇祭拜,石板上刻著清代乾隆40年(1775),距今已有200餘年。
永興壇兩旁刻有對聯:「地中何處非公在、天下誰人不子來」,上聯言土地公遍布於土地上,與「田頭田尾土地公」俗諺相呼應;下聯「子來」二字,典出《詩經》:「經始靈臺 ,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意思是為政者必能體恤民眾,苦民所苦,方得與民同樂,人民便如孩子對父母一樣心甘情願為國付出而無怨無悔,這就是「仁政」。此廟並祀土地公、土地婆,勸世之文頗有深意。
對聯上下款:「乾隆四十年孟夏月日吉旦立、廣盛莊沐恩眾弟子仝立」,乾隆40年(1775)農曆4月(孟夏)永興壇由廣盛庄信徒捐建。永興壇應是廣盛庄的莊尾;媽祖廟廣盛宮在集集古街中央,當年清水溝溪小舢舨可達之地。清代開山之後,樟腦興起,集集街往東延伸,廣盛庄漸次併入走入歷史。
1980年因八張里位於集集鎮都市計畫變更區內,建商和仕紳原欲拆舊廟蓋新廟,石頭公顯靈指示新廟可建但必須保留原廟,讓後代子孫得以敬仰,新廟奉祀土地公、土地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