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里永豐宮的建廟歷史

據傳19世紀上半葉,水里鄉永豐當地的居民常往返鹿港採購民生物品,但常遭遇盜賊洗劫,唯有村民湯助每回皆能安然歸返,因此村民皆委託湯助代為買辦。後來湯助於鹿港認識同樣姓湯的唐山商人,該商人返鄉前將其所奉祀的湄洲媽祖神像贈與湯助,湯助遂將神像迎回永豐村。自此之後,媽祖常顯聖警告村民將有兇番或匪徒侵擾,村民便能事先於村南溪谷埋伏防守(今永豐村第一公墓附近),村民為感念媽祖恩澤,於日治時期大正13年(1924)重新建廟,座向為坐北朝南。不過1959年的《南投縣宗教調查表》則載錄另一說法,提及建廟原由為當年村民迎請北港媽巡境有感神威浩蕩,遂自北港刈香塑像奉祀,直到1924年重新建廟,並改為坐東朝西。

大正年間的建廟由杜有枝、陳三俊、陳呆發起重建,今日的廟地與廟埕乃由陳呆、陳五力父子奉獻最多,陳五力在20世紀中以後長年擔任廟宇管理人。後來廟宇傾頹不堪,據說因為日本官方的限制,村民遂於日治時期昭和16年(1941)以建集會所之名義重建廟宇。1964年再由當地仕紳杜金華、鄭元發起重建。1988年到1990年由林以輸擔任永豐宮的主任委員,再次重建為今日廟貌。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水里鄉永豐村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798561
  • 所在地-經度
    120.855637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永豐宮
  • 參考資料
    尹志宗,《水里鄉志》,南投:水里鄉公所,2007,頁565-566。 作者不詳,〈永豐宮重建事略碑〉,1990。
  • 撰寫者
    陳英豪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79856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85563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水里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永豐村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