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宮被地方俗稱為「湄洲媽廟」,所在地過溪巷之由來,是因為該地位於清水溪以北而得名。據《南投縣宗教調查表》所載,由清代漳州人陳賽渡海來臺定居於集集,隨身攜帶湄洲媽祖神像奉祀於自宅,後由其子陳保繼續奉祀,其舊址位於現今集集鎮農會倉庫,因非常靈驗而信徒日益增多。日治時期昭和2年(1927)增祀玄天上帝。
昭和10年(1935),因集集信用組合(集集鎮農會前身)購置陳姓祖宅來興建碾米廠及倉庫,才由廖成倡導另外建廟於現址,當時廟宇基地約30坪,所屬土地約150坪。1983年重建,為單殿式廟宇,昔日廟埕原有水井,後因為都市計畫開設道路而封填。後受九二一大地震影響,龍泉宮於2003年重建落成為今日廟貌。廟內有一對千里眼、順風耳之木雕神將,以及鎮殿的兩件鯊魚劍,另有由信徒組成的大鼓隊,其信仰活動頗值得深入紀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