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山天主堂中國式祭壇

此中國式祭壇位於南投縣鹿谷鄉竹山天主堂(又稱竹山玫瑰堂)內,為1954年謝省躬神父來到竹山後籌建之祭壇。圖中可見聖壇主體由七根長柱組成,色彩繽紛、精雕細琢、裝飾華麗,最外圍兩側的四根柱子由玫瑰花雕飾所纏繞,內側中央的三根柱子,正中央之柱雕以葡萄藤蔓,左右兩柱則雕以祥瑞蟠龍。

1953年,來自美國瑪利諾外方傳教會的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 1906-2003)與亞問道修士,到竹山傳教並籌建教堂。1954年竹山正式成立本堂,謝省躬神父擔任第一任主任司鐸,並委請鹿港木雕工藝大師李松林設計一座融合中華文化的天主教祭壇。

此竹山天主堂祭壇由七根柱子所支撐,「七」這個數字在西方文化中有其特別的意涵,諸如羅馬、布拉格皆建於「七丘」之中,亦源於天主教的基本教義之「七件聖事」。而龍雖在西方文化中象徵「邪惡、貪婪」,但在中華文化中卻代表「天子」的尊貴地位,亦即符合耶穌作為「天父之子」之意,故謝省躬神父大膽融合中華文化選用龍的意象來彰顯耶穌的「天子」地位。祭壇中間的聖體龕(用以放置基督聖體的聖器),則以傳統廟宇「歇山式」屋頂的構造呈現,屋脊為兩側蜒翹起的「燕翹」設計,用以代表尊貴的場所,屋簷主瘠上並設計一盛裝有七餅的竹籃,亦取自《聖經》中「耶穌二次增餅」故事裡「七餅」之救世意涵。

竹山天主堂的聖壇設計在當時十分少見,尤其是雜揉本土文化的設計早於1960年代提倡天主教走向開放、包容、在地化的「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特別具有代表性並富含象徵性的意義。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家榮/胡朝欽
  • 創作者
    張家榮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20/07/09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