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集集大眾爺道光文物-石製香爐

集集大眾爺廟後方有一「萬善同歸塚」,地下埋葬的亡魂包含清乾隆52年(1788)農曆12月5日林爽文事件集集埔古戰場近千死難者、清同治2年(1863)戴潮春事件集集戰場戰亡之無主屍骸,以及日治時期在集集死亡的日本兵。在納骨塚前置有一座珍貴的文物──超過170年歷史的石製香爐,上刻有「道光丁未年、大眾爺、陳坑」等字樣。

  一般而言,大眾爺廟祠的後方多半設有納骨塚或納骨間放置骨骸,平常重門深鎖,只有農曆7月才會開啟;集集大眾爺廟後的納骨塚也只會在壽誕這一天接受人間香火的祭拜。集集鎮民多半習慣在納骨塚旁的黃土坯上上香祭拜,讓在地下的先人們能夠直接接收香火,其餘信徒或遊客則於納骨塚前的石製香爐上香。

按大眾爺廟的沿革:石製香爐為道光27年(1847)集集當地居民陳結、陳坑二人,因感念林爽文等人的義舉,刻了一有「大眾爺」的石製香爐。

根據史料文獻記載,小租戶陳坑協助大墾戶楊東興興建完成長4公里貫穿全鎮的集集大圳,於林爽文事件之後承接浩淮角一帶田地。道光4年(1824)陳坑成為集集街大墾首,與王增榮開墾五城堡(今魚池鄉)荒埔,同時投資修築由社仔經鷄胸嶺(又名土地公鞍)通往五城堡之道路,招佃開墾貓蘭(今魚池鄉)等地,這些地方都曾是林爽文部逃逸入山之道路。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佩芳
  • 創作者
    陳佩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